[考試]2019華語教學-習得理論名人 筆記

1.杭斯基(Noam Chomsky):
先天語言能力說 (innate linguistic ability theory):認為決定幼兒能夠說話的因素不是經驗和學習,而是先天遺傳的語言能力。其理論根據為:   
(1)兒童獲得語言的過程在四歲內就能完成,在這樣有限的時間內能掌握語言的基本語法現象,不可能是歸納過程的結果。   
(2)語言是一種有高度組織性的抽象系統,而人類先天即具有普通語法能力,亦即對語言的語法有了解的能力。   
(3)語言獲得的過程是由普通法則向個別法則轉化的過程,這個轉化是「由語言獲得配備」(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而完成的。

2.皮亞傑(Piaget)
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 皮亞傑認為,個體出生不久,即開始主動運用他與生俱來的一些基本行為模式對於環境中的事物做出反應,這種反應可以視為個體用以了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當個體每次遇到某件事物,便用相同對應的認知結構予以核對、處理時,則此種認知結構稱之為基模(schema),基模是一個人用以同化新訊息以產生訊息回饋的現存知識
皮亞傑將基模視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因而將認知發展或智力發展,均解釋為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改變。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影響兒童內部知識的成長,影響認知發展有四點,一為生理成熟,二為個別經驗,三為社會互動,四為平衡作用。
認知發展是透過適應、同化、調適的歷程而來, 同時其將認知發展因年齡層劃分為四個階段:
(1)0~2 歲為感覺動作期:
在此階段的兒童憑藉感覺器官,獲取外界事物的歷程,特徵有:物體恆存性、看不見的模仿、發展出具有目的的行為。

(2) 2-7 歲為前運思期:
在此階段的兒童尚未能作出合乎邏輯的思考,只能使用簡單的符號,特徵有:知覺集中傾向(尚不具有保留概念)、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義、泛靈觀。

(3) 7~12 歲為具體運思期:
在此階段的兒童對於具體存在的事物開始進行合乎邏輯的思考。

(4) 12 歲以上為形式運思期:在此階段的兒童能夠對於抽象事物進行合乎邏輯的思考。


3. 維高斯基(Vygotsky )
(1)社會文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
Vygotsky 認為人一出生就是在一個社會中,因此兒童的認知發展,無異是在社會學習的歷程中進行的,且社會文化會影響個體的認知發展

(2)認知思維與語言發展有密切關係:
從兒童的自我中心語言中可以發現,當兒童面臨問題情境時,自我中心語言會增多,代表兒童藉語言以幫助其思維,且有促進兒童心理發展及心智發展的功能

(3)鷹架作用:從實際發展水平延至可能發展區中,他人所給予的協助。Vygotsky 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是有可能透過楷模或是教師的協助及教導而達到更高的一個水平。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ZPD) :介於兒童自己實力所能達到的水平,及經由他人協助後所達到的水平,在兩種水平之間的一段差距,即為可能發展區,
此為個體真正實力所在的區域,可能發展區的概念說明個體的思維有彈性、有潛力的,成為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的源起。


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與維高斯基(L. S. Vygotsky)的社會認知發展理論之異同:
1.相同:
(1)皆認為認知發展是遺傳與環境交互影響下所形成。
(2)主張認知結構是質的改變
(3)注重學習者之個別差異
(4)建構主義:個體為主動學習者

2.相異
(1)基本主張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認為個體的智力發展是循序漸進,不可踰越。
Vygotsky: ZPD 理論;認為個體可以在成人的協助或同儕合作下,提昇認知發展的層次。

(2)社會文化
Piaget: 強調個體主觀的知識建構,不重視社會文化的影響。
Vygotsky: 認為社會文化對於個體認知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3)合作學習之年齡:
Piaget: 個體會與發展階段相近者水平互動,而形式運思期會產生假設—演繹之思考,較能配合集體的思考型式。
Vygotsky: 個體會與發展階段不同者垂直互動,兒童自出生起即與環境產生互動。

(4)語言觀點
Piaget: 語言無助於學習。
Vygotsky: 語言有助於學習及解決問題之能力。

(5)知識建構觀點:
Piaget:屬個人建構論
Vygotsky:屬社會文化建構論

(6)發展與學習
Piaget: 發展先於學習(自然預備度觀點),缺乏教育意義。
Vygotsky: 發展非先於學習(加速預備度觀點),反而必須倚賴學習。

(7)教學情境
Piaget: 以兒童為中心,教師提供有趣情境。
Vygotsky: 以環境為中心,強調交互教學

4. Skinner
行為主義:操作制約 operant conditioning理論


參考資料:
公職王
台南市賢北國小 校長林泓成(http://www.sbes.tn.edu.tw/)
4. 行為主義理論

發表迴響